新闻中心NEWS CENTER

面对印刷行业洗牌,印刷厂究竟能做些什么?

时间:2018-01-09

美国和日本的前车之鉴

 

由于国内的大洗牌还没有来,所以不妨拿早就进入洗牌期的美国和日本做个参考。

 

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国家,还有一个原因:那就是从产业规模来说,美国、日本与咱们最接近。

 

按照通常的说法,美国印刷业产值排在中国之前,位居世界第一;日本印刷业产值排在中国之后,位居世界第三,咱们自然就是世界第二了。

 

作为印刷业强国,美国和日本印刷业的洗牌有多惨烈呢?现在有两组数据。

 

先来说美国。

2000年,美国共有商业印刷及相关企业39035家;到2012降至27977家,12年时间减少了28.33%,接近3成。

 

再来看日本。

2003,日本拥有4名以上员工的印刷企业为19621家;2010降至13833家,7年时间减少了29.50%

 

两组数据都有确切的出处,前者来自美国劳动统计局,后者来自日本产业经济省。虽然没有扒到最新的情况,但这些数据已足以说明一些问题:以印刷企业数量的大幅减少为标准,美国和日本印刷业的大洗牌显然早已开始,而且目前还可能处于继续洗牌的过程中。

 

从企业减少的速度看,日本印刷业洗牌的力度比美国更大一些。同样是掉约3成的企业,前者用了7年,后者则用了12年。当然了,无论7年,还是12年,其烈度都没有咱们预期中的两三年1/3,甚至2/3的印刷厂大。

 

问题是:经过了这么大的洗牌,美国、日本印刷厂的日子更好过了吗?看上去并非如此。

 

来看另外一组数据。

2013年,也就是在经过12年洗牌印刷厂数量减少近3成后,有调查显示,美国印刷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.7%,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这一指标为3.1%

 

日本的情况或许更糟。有报道显示,日本印刷产值的高点出现在1991年,到2010年时缩水了约1/3,再到2020年还有可能继续下滑1/4。也就是说,对日本印刷业来说,大洗牌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漫漫下跌的长期过程。

 

实际上,即使印刷厂被掉了约1/3,也没能化解美国印刷业过度竞争的情况。

 

 

2016年三家世界印刷巨头营收和净利润情况(单位:亿美元)

图片2.png

 




 

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印刷厂?

 

 

看过美国和日本同行苦哈哈的日子,中国的印刷老板应该庆幸一下才对。虽然咱们自己已经觉得很难熬了,可跟老外一比,还是要好不少。

 

比如,有这样一组数据:2016年,国内出版物印刷厂(含专项印刷)、包装装潢印刷厂、其他印刷厂的营收分别为1540.34亿元、9712.74亿元、1084.49亿元,利润总额分别为115.96亿元、629.35亿元、93.87亿元。

 

假如按平均20%的所得税率扣除,三类印刷企业的利润率分别为6.02%5.18%6.92%,老板们可能觉得不高,但足以让美日同行眼热心跳。

 

从这个角度来看,印刷厂数量的逐年减少,或许是未来三五年不可避免的趋势,但如果说会有暴风骤雨式的大洗牌,听起来还是觉得可能性不大,因为时候不到。

 

 

 

2016年我国不同类型印刷厂营收和利润总额情况(单位:亿元)

图片3.png

 

话又说回来,如果真有大洗牌,印刷厂剩下多少才合适?有老板说,1/3,剩下2/3;还有老板说,2/3,剩下1/3。不管怎么说,掉的企业都数以万计。

 

问题是:谁能保证只剩下3万多家印刷厂的时候,他们的日子就一定比现在更好过?

 




 

除了等待洗牌,还可以干什么?

 

 

这些年在产值翻番,企业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,印刷厂仍感觉压力倍增,还与市场竞争壁垒的逐步坍塌有关。

 

比如,往回倒推十来年,很难想象北京的名片或单页产品可以发到郑州去印刷。由距离带来的时间和运输成本构成了无形的竞争壁垒,将郑州的印刷厂拒之门外,对北京的印刷厂形成保护。

 

可是,随着互联网和快递行业的发展,由地理空间阻隔带来的竞争壁垒,还是那么坚不可摧么?

 

说到这,有老板可能要问了:搞印刷的是不是就无法摆脱追求效率、产能累积、产能过剩、过度竞争、市场洗牌的命运?

 

也不尽然。可能的思路有两种:

 

一是将效率做到极致。即使要洗牌,也只能由你来“洗”掉别人,而不可能由别人来“洗”掉你。现在很多印刷厂老板,其实都在这么干。这种思路的副作用是在一段时间内,会继续加剧,而不是缓解产能过剩。

 

二是在效率之外,打造其他的竞争壁垒。比如,有没有可能通过拉开质量差距,绑定部分高端客户,将其他印刷厂拒之门外?当然了,在印刷技术高度标准化的今天,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。

 

再比如,有没有可能通过研发创新,掌握某一类产品的市场主导权?

 

还有,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与客户成为利益共同体,而不让他们为了一两毛钱的价格差就更换印刷厂?

 

看看就知道,现在印刷圈好过的细分市场,大多都不是奉行以效率为导向的竞争模式。不是说效率对它们不重要,而是在效率之外还有其他更可靠的竞争壁垒。比如,烟包厂的营销功夫,无菌包装企业的技术实力,印铁制罐企业的规模优势。

 

除了这几类天天拿来说事的企业,印刷圈还有其他竞争不是那么惨烈,利润率还不错的细分市场吗?

 

当然有。书刊印刷市场竞争够火爆吧?可前一段时间,有老板讲过一个有意思的案例。有个浙江人很神通,拿下了一个重要会议的文件印刷业务,要求与字典类似:薄纸精装。掰着手指数了数,国内只有南京爱德、山东鸿杰、当纳利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印刷厂能干这活儿。可一圈问下来,没有一家愿意接二手单,最终只好放弃。

 

为什么这些企业这么牛气?因为人家很清楚,就三五家企业的小圈子,这单子能跑多远?

 

所以,有些时候,与其坐盼市场洗牌,不如在其他方面再想想办法。